当前位置:

在“生命禁区”守国门

发表时间:2023-05-15

2023年4月7日,中国与巴基斯坦两国唯一的陆路口岸——红其拉甫口岸在历经近三年的闭关后恢复通关。作为进入国门的第一道关口,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民警们迅速进入满负荷工作状态。

红其拉甫地处一县临三国的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,塔吉克语意为“血染的通道”。千百年来,这里被人们称为“死亡之谷”、“生命禁区”,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50%,最低气温达零下40多摄氏度。高寒缺氧引起的高原反应,往往让人苦不堪言。

来自山东烟台的小伙王翔,今年25岁,是站上年龄最小的民警,却已在帕米尔高原度过了6年时光。

走在蜿蜒的巡逻路上,每一次呼吸都在提醒你这里生存的艰难。红其拉甫口岸是“一带一路”沿线重要桥头堡,也是打击走私偷渡和缉枪缉毒的前沿阵地。几年前的一个大雪天,张雷在执勤时遇见两个经常进出口岸的“老熟人”。

“老熟人”的怪异反应引起了张雷的警觉。他和同事立即对车辆进行了重点搜查,可反反复复搜查了大半天,什么也没有发现。就在大家准备放弃的时候,张雷发现车窗玻璃怎么也降不下来。张雷拆开螺丝,查获17公斤高纯度海洛因。

在红其拉甫待了快20年,每当听到有人说这里艰苦,他总是笑笑说,一切不是越来越好嘛。当年边检站初创时,老一辈吃的苦,才真叫苦。

1968年,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前身——水布浪沟边防检查站成立。九个人带着八千块钱和七顶帐篷,拉开了在红其拉甫驻守边关的岁月。

靠着砸冰取水,烧牛粪取暖,红其拉甫的边检工作从无到有。很长时间里,能吃上一口新鲜的蔬菜,是红其拉甫人梦寐以求的事。从喀什运送给养,7个多小时的车程不但漫长,而且经常中断。很多官兵出现头发脱落、口腔溃烂,有的还患上严重的败血症。

坚守在帕米尔,后勤保障是衡量战斗力的重要指标。孙超是红其拉甫的一名老兵,作为炊事员,他这些年一直琢磨着怎么让大家吃上新鲜的蔬菜。

高原气温低、紫外线强,种菜的难度超乎想象。为了改良土壤,孙超和同事从几十公里外拉来土和羊粪。他白天趴在地里量地温、测酸碱,晚上钻研农业书籍,半夜起来烧炭烧柴给大棚保温。经过3年多的反复试验,荒芜的帕米尔终于长出了绿绿的蔬菜。

边检站所在的塔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,高原蔬菜种植的成功,让许多当地的干部群众慕名而来。想到自己的技术能帮助乡亲们,孙超高兴极了。他倾囊相授,先后帮助当地建成50多座温室大棚。

2019年,原公安边防部队集体转隶国家移民管理局,红其拉甫边防检查站也更名为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。身份变了,但职责和使命依旧。

2023年4月20日,红其拉甫山口突降暴雪,几名旅客在驾车出境2公里后被困。接警后,王晓东等民警立即前往国门开展救助。

经过简单救治,5名旅客被及时送往山下医院。近年来,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救助旅客6000余人、车辆1000余辆,被人们亲切地称为“高原生命驿站”。